1, 企业简介
上海惠生海工成立于2012年,注册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惠生海工是惠生集团海工板块研发设计中心,是中国唯一的天然气货币化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提供商。
作为浮式天然气应用领域的领先企业,多年来持续投入研发天然气产业链全系列产品,包括天然气液化、运输及配送、加注、存储、再气化、发电以及天然气深加工等完整的技术并部分已经得到成功应用。
自2018年起,公司投入研发海上浮式风电等新能源开发方案,立足于惠生海工板块子公司WOT(其前身为美国霍顿深水技术公司)已有专利技术,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进行技术整合及开发。目前已开发了浮力塔远海风电产品,大大降低远海风电投资费用,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
2, 科研环境
上海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有技术委员会。公司通过ISO9001等认证,具有完善的QSE体系,技术研发制度齐全,职责分工明确。
公司研发人员结构合理,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97%以上,其中外籍员工30余人,有2位国家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惠生海工板块下设舟山,南通2个生产基地,可作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的试验基地,并促使研发成果得到有效地工程化转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惠生工程公司和惠生海工同属于惠生集团公司,惠生工程公司设有国家人社部批准的博士后工作站,为海工科研提供了非常便捷的交流渠道和平台。
公司对研发项目,一旦公司经过过论证立项,可以形成由博士后领头的项目创新团队,保证项目的研发有人力、资金等支持。
3, 科研成果
公司参与研发设计,成功交付了液化能力为每年50万吨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再气化能力为每天600百万标准立方英尺的浮式再气化装置。公司目前全力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年产能大于120万吨以上的中大型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
公司于2017年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浮式发电解决方案。其中最小的发电功率为10兆瓦,最大的可达到800兆瓦。在浮式天然气发电装置领域,惠生将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力塔风机(BT Wind)方案,申请了多项浮式风电专利,并持续投入研发浮式风电以及风电制氢等产品。
目前正在申请专利24个,其中发明专利9个。已经获得的授权专利34个,其中发明专利27个。
4, 博士后科研团队介绍
王革,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日本东京大学船舶海洋工程博士。现任上海惠生结构首席专家。常年致力于海上安全、节能、减排、智能工作,在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两方面做出了贡献。发表SCI/EI论文37篇,专著近20部。王革博士在若干SCI杂志任编委,是PRADS,ICCGS国际会议执行委员会委员。曾经为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特聘教授,应邀担任MIT,NTNU等世界著名大学博士答辩委员会。曾任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
陈巍旻,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博士,挪威工学院挪威皇家工业与科学研究基金会博士后,现任惠生海工海上风电及可再生能源产品总监。先后在Aker、ABB、MCDERMOTT任职。回国后曾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海工装备首席专家。参与或负责主持重大海洋工程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2部、专利5项。
唐丰,船舶总体专业硕士,船舶总体高级工程师。现为惠生海工设计中心总体室主任。编辑设计手册1个,发表文章4篇,专利3个。
刘富斌,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工程热物理博士,现为上海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一直致力于海洋工程领域天然气和绿色能源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发表文章10余篇,专利5项。
5, 博士后招收信息
1, FLNG标准化研究和FSRP快速发电研究
对FLNG 进行标准化研究,实现运营成本小于0.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投资成本低于$500美元/吨产能,建造周期小于45月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研究国产化联合循环和单循环浮式发电装置,提出快速、经济的解决方案。
2, 深远海浮式风电基础研究
对深远海风电的浮式基础进行选型比较和性能分析,针对风机大型化和多样性趋势,推出惠生独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体方案,引领未来风电市场。
3, 清洁能源关键技术开发
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提出海洋资源利用的新概念,实现海洋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化利用。
未来三年的招收计划
年份
拟招收人数
专业领域
未来三年
2022年
至少1人
船舶结构及水动力、总体,船舶动力能源工程热物理或者工艺处理
博士后
2023年
至少1人
船舶结构及水动力、总体,船舶动力能源工程热物理或者工艺处理
招收计划
2024年
至少1人
船舶结构及水动力、总体,船舶动力能源工程热物理或者工艺处理
6,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刘富斌
电话:18930836045
电子邮箱:liufubin@wis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