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于重症医学领域,从事机械循环支持研发、销售和服务。核心团队成员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和原华山医院心外科。企业成立于2020年11月2日,属于早期阶段;
主要技术产品:第一款产品:离体心脏保存和转运装置。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本产品采用仿生血泵,动物模型实验中对血细胞未监测到损伤,可以超精准的压力和流量满足离体心脏的生理灌注需求。可望提升离体心脏保存质量和延长保存时间,为心脏移植的配型、长距离转运和边缘器官修复,提供更优的服务。
市场分析: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供体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效应用每一个供体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移植心脏的常规保存方法——静态冷保存方法,仅有4-6小时的保存时间,限制了供心的远距离运送和供体交叉配型的时间,也无法判断供体心脏的损伤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导致了73%的捐献心脏(美国)被遗弃。为此,心瓴(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在生理或接近生理的条件下活体心脏机械灌注转运装置的研发,将以离体器官保存和修复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为市场。按现有心脏供体保存需求1000个,每个转运5万元,修复10万元,预计市场起步大约在7500万元。经过5-10年发展,单一产品长期市场预计稳定在3亿元。企业商业模式,将以提供离体心脏保存和修复服务为主。业务拓展计划将从以离体心脏保存和修复为起点,逐步向离体肺保存与修复、离体肝保存与修复、离体肾保存与修复逐步展开。
1.离体器官灌注自调节模型研究及开发-Phase 1和phase 2
研究背景: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供体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效应用每一个供体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移植心脏的常规保存方法——静态冷保存方法,仅有4-6小时的保存时间,限制了供心的远距离运送和供体交叉配型的时间,也无法判断供体心脏的损伤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导致了73%的捐献心脏(美国)被遗弃。为此,心瓴(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在生理或接近生理的条件下活体心脏机械灌注转运装置的研发,将以离体器官保存和修复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为市场。
已具备的研究基础:目前公司已研发了第一代功能样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可以超精准的压力和流量满足离体心脏的生理灌注需求。但目前灌注参数需要人为干预,缺乏个性化的灌注参数确定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灌注参数对离体器官新陈代谢的影响机制。
研究目标:建立自调节模型,可以根据监测参数,自动调节灌注压力和流量。
2.特异性灌注液研究及开发- phase 1
研究背景: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供体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效应用每一个供体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移植心脏的常规保存方法——静态冷保存方法,仅有4-6小时的保存时间,限制了供心的远距离运送和供体交叉配型的时间,也无法判断供体心脏的损伤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导致了73%的捐献心脏(美国)被遗弃。为此,心瓴(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在生理或接近生理的条件下活体心脏机械灌注转运装置的研发,将以离体器官保存和修复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为市场。
已具备的研究基础:目前公司已研发了第一代功能样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可以超精准的压力和流量满足离体心脏的生理灌注需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灌注液组分对红细胞变形和携氧能力的影响机制。
研究目标:开发出满足特定需求的灌注液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3.离体边缘器官质量与功能评估研究及标准建立- phase 1和phase 2
研究背景: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供体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效应用每一个供体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移植心脏的常规保存方法——静态冷保存方法,仅有4-6小时的保存时间,限制了供心的远距离运送和供体交叉配型的时间,也无法判断供体心脏的损伤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导致了73%的捐献心脏(美国)被遗弃。为此,心瓴(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在生理或接近生理的条件下活体心脏机械灌注转运装置的研发,将以离体器官保存和修复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为市场。
已具备的研究基础:目前公司已研发了第一代功能样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可以超精准的压力和流量满足离体心脏的生理灌注需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质量评价指标对血细胞与器官组织气体交换等的影响机制。
研究目标:提出离体边缘器官质量与功能评估指标。